学院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时代乡村振兴与社会治理”第三届西北社会学论坛精彩纪实一
作者:韩雪、邓长洪、穆浩威 发布日期:2022-12-12 点击数:

为进一步探讨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中的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问题。12月11日下午,法学院于线上举行了“新时代乡村振兴与社会治理”第三届西北社会学论坛。此次论坛以平行论坛的形式召开,共包含三个专题。

专题一分论坛由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马惠兰主持,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社会学系主任唐远雄与谈,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臧雷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教授李元元、西华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宋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豆书龙、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巨浪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讲师谢勇参与报告。

臧雷振提出要继续进行公共服务建设,以公共服务的普惠效应缩小城乡差距;李元元从乡土互惠原则出发,用远离“国家—社会”的关系框架阐述蕴含其中的不同文化语境下道德话语的分歧与冲突;宋静对南充革命老区的开发振兴提出了建议;豆书龙探讨了党的建设同乡村振兴互动实践的关系,呼吁从严治党;巨浪以阿拉善沙漠民居建筑出发进行研究,助力推动市民、牧民的二重性,实现共同富裕;谢勇以四个不同角度对集市传统与农村产地市场进行研究,为乡村振兴提供新路子。

此次专题二分论坛由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周亚平教授主持,宁夏社科院社会学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保平担任与谈人,吕梁学院历史文化系李宁副教授、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马丽、青海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曾吉卓玛副教授、青海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章志敏参与报告。

论坛中,李保平认为要多点发力、齐头并进,以多种维度统筹推进宗教事务治理;曾吉卓玛认为实现有效的乡村治理是受多方面的影响;李宁为我们阐述了全球历史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义,为世界人民发展与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马丽以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实现共同富裕的内涵特征和实践路径两部分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赵详云指出,要根据不同组织和多元主体的特点和性质,研究治理共同体建设更具可行性和现实性的途径;章志敏结合案例阐述了阶层认同变化的结构性动力,对中国少数民族的界限APC进行了分析;周亚平为我们探讨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中的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问题提供了新角度。

专题三分论坛由宁夏大学法学院教授、社会学学科负责人曲正主持,并作为会议与谈人与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进行讨论。报告人为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族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焦若水,西部师范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主任、副教授尹广文,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牛芳,青海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尕藏,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王雪梅。

焦若水展开“西部现实与南方理论: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再讨论”的主题报告;尹广文以“易地搬迁民族互嵌社区的空间生产与社会结构优化研究”为题做研究分析;牛芳分析了对留守儿童进行预防性侵害教育的重要性;尕藏以青海德吉村为例介绍了青海涉藏洲县农牧区基层社会组织的创新发展;王雪梅以“能力、稳定与保障:西北地区儿童主任履职问题分析——以‘护童项目’H县为例”做了专题分析。

此次三个分论坛中的各学界同仁积极参与研讨,从各自角度探讨了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中的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问题,充分交流了各自的思想,对推进乡村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探索实现乡村共治、共建、共享的经验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