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政法学院工会联合三个教工党支部,带领近40名教师利用周末时间来到盐池县曾记畔村和盐池县治沙博物馆,实地考察、学习党的十八大代表白春兰和十九大代表李玉国同志先进事迹。
曾记畔村是一个僻远山村,没有一寸水浇地,祖祖辈辈靠天吃饭。曾经,这个只有2000多人的村子里,大部分村民穷得叮当响。2006年10月,曾记畔村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村级互助资金试点村。“这是一次重要机遇。”“扶贫先扶志”、“信用可以当钱使”,李玉国利用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将互助资金和“千村信贷”捆绑,把“双到资金”注入互助社,撬动了数倍的发展资金,并采取支部+产融保+党员“一帮一”的模式,扩大贷款额度。有了更加充足的资金,村民们增收致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曾记畔村的互助资金发展到800万元,李玉国也通过互助资金实现了向全村村民描绘的教育、医疗、养老“三个梦想”。2016年,曾记畔村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2016年,曾记畔村党支部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村支书李玉国也摘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2017年李玉国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1980年,白春兰和丈夫联合本村10户人家走进名为“一棵树”的沙地治沙种树垦地。这里寸草不生,一年中起沙扬沙300多次,不到一年,10户只剩下白春兰一家。沙丘下安家,手推车、小胶车推沙开路,平田整地。沙暴起时,看不见路就摸着种下的树苗找家,她和家人愣是摸索出了“以草固沙、以柳挡沙、种树防沙”的综合治沙法。39年,爱人和儿子先后因病离她而去。有村民说,她爱人就是种树累死的。白春兰依然坚守,陪伴她的是她、她爱人、她儿子栽下的3000多亩郁郁葱葱的树林。
在白春兰带动下,先后有近百户农民在这里安家落户,治理沙漠。至今累计治沙4万多亩,“一棵树”变成“千万棵树”。她先后被评为全国“三八”绿化标兵、全国环保百佳先进个人、全国绿化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改革功勋(贡献)候选人、十大民间环保杰出人物等10多项荣誉,并当选了十八大代表。
白春兰和李玉国的先进事迹深深打动了学院的老师,大家对基层党员的不忘初心、坚定的信仰和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有了深刻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