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人物
法学院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学院人物 > 正文
张弛:张帆启航育桃李,驰骋讲坛写春秋
作者:吴昕泽 王亚楠 发布日期:2021-11-17 点击数:

张弛是宁夏大学法学院教师,他在教师岗位辛勤耕耘,从教期间获得宁夏大学教学质量奖;宁夏大学毕业实习优秀指导教师奖;宁夏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宁夏“百名法治模范”;宁夏大学“立德树人”岗位标兵;全区大学生禁毒辩论赛、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等多项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他在神圣的教书育人讲坛播撒雨露阳光,滋润着宁夏大学法科学子茁壮成长。

栉风沐雨,砥砺歌行

张弛本科就读于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世界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并在WTO学院辅修法学专业,后考取武汉大学国际法学研究所国际法专业,分别获得法学硕士、博士学位,获得武汉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荣誉称号。2013年入职宁夏大学。

初为人师,张弛老师被安排为本科生讲授《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为研究生讲授《法学方法论》《国际法专题》《宪法与行政法》等课程。虽然是讲授自己所学专业,但他还是诚惶诚恐、精心备课。

他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他认为思维的提升是基于人文社会科学,基于很大的阅读量和过程性的培养。他不遗余力引导学生先了解专业知识,再提出问题,再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张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要下大力气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文字书写能力和理解能力,这些能力比知识更重要。但这还不够,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多学科交叉培养,从学科导向再到问题导向。他说,“作为法律人,思维能力很重要,最重要的是这种思维要训练到一种程度,这就是怎么独立面对生活,能独立的做出选择。”

对于国际法的学习,张弛一改传统法律学习的枯燥无味,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想要学好国际法,就要培养好自己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张老师的眼里,国际法其知识体系的碎片化程度和学科要求的理解能力门槛非常高,学生们很难从国内法学习的惯性转到国际法律的学习上来。所以开拓视野,积极参加法律实践活动非常重要,他主动担任学生社团——宁夏大学国际关系学会的指导教师,科学指导学生参加并举办全国和自治区级的赛事活动。近六年,学院先后有30多名学生参加了全国模联协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并获得奖励,他还承担了宁夏大学演讲与辩论社指导教师,带领学生组织和参加各项辩论赛,不仅是法学专业,行政管理和社会学专业的同学们一起收获了自信,开拓了视野,提升了能力。

2003年,清华大学法学院主办首届“理律杯”模拟法庭竞赛之后,“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成为法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模拟法庭竞赛,每年有40所全国重点高校的法学院参加比赛,而“理律杯”的裁判也大都是国内法律界的权威人士。张弛老师作为宁夏大学赛事联络人,于2014年开始组织宁夏大学参赛。在2015年的“理律杯”赛事中,张弛作为领队,张存明老师作为教练,本来参赛的目标是学习,出乎意料的是同学们的表现非常精彩,取得了进入八强的好成绩,当清华大学法学院前院长王晨光老师宣布宁夏大学进入出线名单时,“我们不敢相信,不敢面对结果的揭晓,一个个喜极而泣……”说到这里,张老师认为,大家日以继夜的训练没有白费,付出总会有收获!之后,宁夏大学法学专业的学生在全国“学宪法,讲宪法”比赛、“法成杯”法律专题辩论赛等赛事中栉风沐雨,砥砺歌行,屡屡斩获大奖。



师逸功倍,善于人同

张弛老师在学生中广受欢迎,同学们都亲切的称呼他“弛老师”。有学生这样赞美他:”弛老师的每根白发里都有一个顽皮孩子的故事,我就是其中一个”。张老师非常熟悉指导过的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因时因势,精准施策,统筹推进,用心用情培养他们,让他们充分施展才华,发光、发热、成长、获益。在宁夏大学普法宣讲团到西吉县宣讲的4个小时长途车旅途中,张老师率先表演节目,接着每一个被点到的学生都有不俗的表现,有的同学惟妙惟肖地模仿法学院老师们上课的场景,大家捧腹大笑,让艰苦的实践活动充满快乐。

张老师说:“人的内心一定要强大!”他鼓励学生要增强自信心。2021年,张老师带领学生参加第三届全区禁毒辩论赛,决赛前的颁奖仪式需要进行彩排,而对手队竟然被导演安排扮演“冠军”,大家很不服气,“难道组委会认为我们会输吗?”队员们有些心慌。张弛老师泰然自若,他让同学们放下一切包袱,全神贯注投入到比赛中,最后宁夏大学实至名归第三次蝉联冠军。

张老师特别注重学生的习惯养成,他总是给学生强调:“小心你的行为,因为它们会成为习惯;小心你的习惯,因为它们会成为性格;小心你的性格,因为他们会成为命运。”每每看到有同学做演讲时凌乱的U盘和未经详细整理的资料,张老师都要略带微笑地调侃一番,他身先士卒,每隔一个月就将这个月学习的资料和文献仔细整理一遍,每隔半年就要做一次“大整理”,他说,这是他十多年来教师生涯给他留下的烙印。他反复叮嘱同学们要养成随时整理资料的好习惯。

张老师在国际法教学中践行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的“5I学习法”,即:正确识别问题(Identification of the issues);准确解释问题(Interpretation);善于确定关键因素(Investigation of the key elements);养成不断追问的习惯(Inquest again and again);得出自己的结论(Idea concluded by youself)。在他的积极倡导、率先带动和潜移默化影响下,已有近千名法学院学生在实践“5I学习法”。他要求学生务必掌握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网站的使用和文献查阅方法,再结合”5I学习法“进行阅读,检索和总结,学生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幽默教风,尽心竭力

张弛老师性格开朗,豁达豪爽,他讲课幽默风趣,在轻松愉悦的面容背后,蕴含着老师从业以来坚持不懈的努力。他始终秉持“脚踏实地、心系宁大、放眼天下”的座右铭,把事办实、把人做实的工作作风。

他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向榜样看齐。他感慨地说“是宁夏大学的老一辈吴家麟先生等名家大师,既引领了学科的宏观走向,也承担了个性榜样,是我们不断仰望的理由,让我们对教师职业充满了温情与敬意,成为取之不竭的精神之源。”

在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之外,张弛老师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他还想向学生推广模拟国际气候谈判,带学生参加“杰赛普”模拟法庭大赛、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大赛,将模拟法庭的教学模式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是他对国际法的坚持,也是对自身工作初心的坚持。

谈到对学院学科建设的设想,张弛老师表情严肃起来,“作为普通教师,在自己担任系主任期间,法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与自治区级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实验班,努力让宁夏大学的法学学科在西北地区和全国占有一席之地,有话语权,我们的法学学科才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当问未来目标时,张老师略加思考,说:“未来如果有可能应该会有贺兰山法学流派……”幽默中不乏自信,自信中透漏出持之以恒的坚守,坚守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风。



镜头人生,感恩生活

张弛老师兴趣广泛,他从学生时代就酷爱摄影。“摄影能够唤醒心中美好的瞬间。”张弛老师笑着说。就像对专业知识的研究,张老师对摄影器材、摄影技术、光线应用都下工夫研究,他感悟过、实践过,他说:“随着年龄的增长,镜头背后的大脑对于世界的理解,会伴随着自己的成长而成长。”岁月如梭,摄影何尝不是一种对时间的记录。

“摄影不是对光的驾驭,而是对光的理解和应用。透过光,透过镜头,你可以看到生活的美、花草和你爱的人。”张老师积极的生活态度让人称赞和仰慕,我想,老师生活中也有一束光,一直指引着他前进的方向。

张弛老师总是将爱好和工作相结合,每次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文艺演出、重大活动,他都拿出相机拍摄,让师生们在不经意间收获最美的精彩瞬间。

张老师说,“法学院成就了我的人生和处事的方法论”。他仍然记得初到宁夏大学任教时,老教师谭维琨充满人情味的教学督导,让他感受到‘宁大温度’。说到人生楷模,张弛老师如数家珍:“我的师爷中国国际组织学的奠基人梁西先生、恩师余敏友教授、邓朝晖老师等授业与人生导师,是他们塑造了张弛这个人。”“最好的生活,是拿一生珍重地对待一个人或一件事,在平凡的日子里,活出深情与真意。”

好笋出好竹,好师出好徒。张弛老师豁达的人生追求,认真负责的教学风格,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精益求精、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让人钦佩难忘。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用这句诗可以描绘张弛老师的乐观豁达;“凤翔九天,立志务高。鹏程万里,用心唯长。造福苍生,非汝莫当。”则是张弛老师的人生信念,也是他给法学院学子的期许和赠言。



【人物简评】“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作为“善教者”的张弛老师,他对太阳底下最光辉的教师职业“知之、好之、乐之”;作为这个行列中的“不惰者”,他是实至名归的“众善之师”。在他看来,使命就是号召,初心就是方向。所以,他在平凡的教书育人岗位,忠实地践行“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成为学生心中众望所归的好老师。


(指导教师:张新民)


【张弛摄影作品】

作品1:生命之光

作品2:情人坡的银杏叶

作品3:宁大年轮

作品4:宁大红

作品5:兰山日落

作品6:守护我们的法学院

作品7:甲光向日金麟开